<<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六章 三位巨星(下)
1971年12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固定匯率制開始松動。利相信,總有一天這個體系會壽終正寢。他宣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將成立一個有7種外匯的期貨市場。1972年,國際貨幣市場正式投入運行。利奧的推銷工作在于向整個國際社會證明:金融期貨市場能有效地降低外匯交易風險,對任何從事外貿(mào)或外匯業(yè)務的機構個人都有價值。
這個新市場的誕生標志著現(xiàn)代期貨產(chǎn)業(yè)的開始。該市場面臨的第一個重大考驗是在1976年,當時墨西哥政府讓比索貶值32%。人們無法計算出比索的遠期匯率,只能去求助國際貨幣市場,因為只有這個市場還在交易,還在報價。利奧認為這次事件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我認為從那天起,外匯期貨市場才開始大踏步前
進。我們的交易所成為當代期貨業(yè)的不可忽視的重要
力量,領導著市場變革的方向,今天仍然如此。
利奧創(chuàng)立的第二個新市場是基于90天的國債收益與100%的差額的指數(shù),它是收益曲線虧損的基準。指數(shù)點的作用表現(xiàn)在投資者能用它防范利率變動風險。國際貨幣市場的政府債券合同于1976年1月上市,這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了兩個市場——外匯期貨與利率期貨。1981年又新辟了歐洲美元期貨合同交易。金融期貨的出現(xiàn)促進了國際貿(mào)易的發(fā)展,跨國公司在向海外擴張業(yè)務時更安全,收益更有保障。1982年,S&P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又粉墨登場。
科技的發(fā)展使電子交易有了可能性。利奧·梅拉梅德認為這將是他的交易所附加價值的新源泉。于是,在198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創(chuàng)了全球交易所(GLOBEx)。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營業(yè)時間以外24小時通過計算機交易的期貨交易所,該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帶動了其他交易所蜂擁效法。他們紛紛建立了類似的電子交易系統(tǒng),在世界范圍推動著人們對電子交易的接受與參與。在利奧25年的苦心經(jīng)營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期貨交易市場。
然而,越來越多的評論家也開始發(fā)出責難:他們認為金融期貨交易形同賭博,瞬間輸贏巨大。利奧不這么認為。他對我講述了為什么金融期貨對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重要:
這種機制在農(nóng)產(chǎn)品與非金融交易中早就存在了。
它使生產(chǎn)者能套期保值,防范風險。這樣他們就能最
有效、最科學地利用資本擴大經(jīng)營。對于金融業(yè)而
言,這種機制哪怕不一定特別有效,至少也能起到相
同的作用。
這種機制給公司財務主管,各種金融機構的經(jīng)理
們提供了一種有用的金融工具,使他們能在利率、幣
值,以及其他各種金融活動的動蕩變化之中立于不敗
之地。這些風險無時不在,無一不最終影響到公司的
利益。他們唯一的防范之法就是參加金融工具交易,
不管是在期貨市場還是涉足柜臺交易。
這些交易對公眾也帶來好處,因為它能降低稅
收。比方說,若你能使公司盈利增加,這些收入最終
會導致工資增加,就業(yè)機會增多。人們在日常經(jīng)濟生
活中對政府的依賴就會減少。
利奧·梅拉梅德從一名交易商起家,他認為他這一生經(jīng)歷了三次大轉變:
我最初在交易席當交易員,我所知道的就是對涌
向交易席的一切買賣單做出反應。我能從周圍人群的
眼神中察覺到他們的恐懼與貪婪,再想法擊敗他們。
當然,我對市場的大方向還是略知一二,然而,市場
方向常常被行情的瞬間突變打亂,被大量的買進賣出
活動打亂。在市場的漲落中,在買單與賣單的涌進涌
出中,我還是試看逐步加大交易量,我是一名優(yōu)秀的
交易員,掙了不少錢。
后來,我開始從事交易所的行政管理工作,離開
了交易席。這是我的第一次大轉折,我不能站在交易
席里了。我必須學會遠離大廳進行交易,在辦公室
里,在會議室里,甚至是在大廳,但卻不在交易席中
做買賣,我必須學會用不同的交易方式進行工作。我
必須對市場走向有更清晰、更堅定的認識,而不是被
小幅波動所左右。我不能再象現(xiàn)場的交易員那樣身臨
其境地體察行情變化。我得從事長線大宗買賣,我的
依據(jù)是市場的重大的根本性的發(fā)展。從更大的意義上
講,我更需注意頭寸,而不僅僅是日常的交易活動。
這是在1971年。我是從60年代初開始干交易的。10
年后,我必須有所轉變,因為我開始管理整個交易所
了。
這的確是很困難的轉變。我不能再靠當年在交易
現(xiàn)場的感覺了,不能再只依靠別的交易員的眼神了。
真是很難。事實上,我花了一年才學會該怎樣遠離交
易席進行交易。
大約10至12年之后,我又面臨一次大轉變,那
是電腦時代的來臨。我當時已相當忙,交易所的發(fā)展
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是世界級的交易所。我基
本上天天都不在交易大廳。于是我得學會跟顯示屏上
的數(shù)字和資訊打交道。這不是一個很困難的轉變。
我的耳邊不再有噪聲,面前僅有一個不變的屏
幕,上面的價格變化和信息流動時刻不停。大約一年
以后,我才有了一點感覺,我能憑上面的數(shù)字作出判
斷,不再靠聲音吃飯,我靠的是信息。我更依賴于屏
幕上的們位變化。今天,我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從事交
易,我能變,我想別的交易員也能更新他們的技能。
利奧曾就金融期貨摘過講座,他引用了圣經(jīng)中約瑟夫告訴埃及法老收儲7年的豐糧以應付7年之荒的故事。美國的農(nóng)物主就一直是這么干的。他們用期貨合同來防范來年的豐收造成價格大跌、欠收引起糧價狂漲的局面,F(xiàn)在,我們著眼于未來,想像期貨還能包括什么東西進去?會不會有電力、住房、保險,或是飲用水期貨合同的出現(xiàn)?
在利奧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這個新環(huán)境里不到一年,一種新穎的電子——迷你型S&P期貨期權合同引進了。合同標的5萬美元,保證金僅為2100美元,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讓投資者購
得。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舉措,它第一次使小投資者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進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隨著電子——迷你型S&P合同的開發(fā), 我們又
成為了期貨業(yè)的先驅(qū)。領導著這個行業(yè)邁向激動人心
的自由的天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將最復雜的電子交
易系統(tǒng)同互聯(lián)網(wǎng)相聯(lián),同時又保留了大額叫賣方式的
效率,從而把各種交易方式的精華帶入股票期貨市
場。
這種新的投資形式不僅會使市場實現(xiàn)民主化,同時也使電子交易走進了交易大廳。新一代精通電話的金融投資者將用Email代替書信,成為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的電子交易媒介的最大用戶。他們可以先在網(wǎng)上的模擬交易程序上進行操練,然后再進入新合同買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網(wǎng)址主員上有現(xiàn)場報價,并且提供教材。喜歡電腦化交易的交易大廳交易席的交易員也能進入電子一迷你型交易席進行合同電子交易。人們預計,這兩大類型的交易員將創(chuàng)造市場流動性的基礎。
利奧·梅拉梅德的故事尚未結束,相反還在延續(xù)。最近,他被任命為最高掌權者,不僅能影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走向,還能影響他深愛著的國際金融市場的走向。作為董事會終身顧問,利奧將一如既往投身于交易方式的推陳出新。請記住,他愛好寫作,不僅寫科幻小說,更在書寫歷史。
湯姆·斯特勞斯評邁克爾·米爾肯:
米爾肯被判有罪,我以為真是太遺憾了。在我看來,米爾肯對于現(xiàn)代金融業(yè)的影響,比今天任何一個人都大;氖,他總是在冒險。米爾肯認為,按資產(chǎn)負債比例借錢最符合他人的利益。當時的垃圾債券就是這樣存在的。
克里斯·安德森這樣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時候,當米爾肯還在做債
券時,發(fā)現(xiàn)債券的大買主是美國那些最富有的家族,
那些最聰明的人。于是他也開始干起這一行來,成為
引人注目的對象。這些債券都是高回報信貸,自古代
兩河流域時代起就沒有聽說過這么高的回報。問題在
于,誰能理解這些交易?誰認真研究過這些交易?誰
最能承擔這些風險?是那些有錢人,而不是大基金,
也不是什么保險公司。
斯坦利·肖普科恩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我對米爾肯做生意的方法不敢茍同,但這并不能
抹煞這樣一個事實:他開發(fā)了一些了不起的金融產(chǎn)
品。他使許多公司明白:只贏不輸是可能的,擁有這
些金融產(chǎn)品就能賺大錢。他是金融業(yè)中很重要的人
物。但我認為他的具體操作方法不妥。一旦你試圖控
制市場,你就有麻煩了。米爾肯是個創(chuàng)新者,我們需
要這種人。
一位名叫安的女士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那時我并不在他的業(yè)務圈子內(nèi),只是與在他的圈
子里的人一道工作過,
因此也遭到盤問,真是倒霉。
政府官員在調(diào)查時使用了恐嚇戰(zhàn)術。我那時正在休
假,他們找上門來,是兩個稅務局和證監(jiān)會的官員。
我對事情一無所知。他們留下了名片,叫我給他們打
電話。你栽了筋斗了。這些人就要我講我離職的那家
公司的一些交易問題。我也沒想那么多。我到了他們
那兒,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真正想問些什么了。真讓人
害怕。他們對每個人都采用恐嚇戰(zhàn)術,他們盤問了我
三年,也不給你講什么肘候是個頭。一年半后,這些
人又來找我。我什么錯事都沒干,真讓人搞不懂。當
米爾肯刑滿釋放后,他還是會以多種方式回來干的。
他雖不應當經(jīng)紀人了,那又怎么樣呢?米爾肯是個聰
明人,最精明人的生意人也有求于他。要知道,這些
人本身就已很了不起了。
要是你向業(yè)內(nèi)人士提起米爾肯,人們總會說他是個目光遠大的人,一個實干家和天才,敢想又敢干。但若你向圈外人提起他,你聽到的是另一碼事。報上的文章、電視上的記錄片我們也都看過。那么米爾肯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當我為寫這本書搜集素材時,我被告知:由于米爾肯刑期未滿,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我將無緣采訪他。在這段時間,他不能談生意。他可以談他的寵物,談癌癥研究,科技應用于教育,就是不準談生意。米爾肯最喜歡曲話題就是他的債券業(yè),但是人們對我說,生意的事一個字也不能提。
從“男子漢”的平常意義上看,米爾肯絕對不是個男子漢,杰西·科恩布魯能在《高度機密》一書中寫道:
米爾肯有一種氣韻,令人耳目一新。要是你找他
咨詢一種債券,他會給你分析利弊,然后,以紳士般
的風度讓你自己拿主意。
初來乍到的米爾肯并不為公司里的交易員所歡迎。米爾肯所在的德雷克斯公司的雇員均為WASP(盎格魯一撒克遜裔白人新教徒,居美國中上階層——譯注),而他是猶太人。米爾肯始終未融入公司,直到德雷克斯與伯爾曼公司合并后才有所改觀。他在角落里買賣著別人都不想干的債券。畢竟米爾肯獨具慧眼,工作勤奮。他跟交易所里的其他同事不同,天天都回家陪著妻兒,早上來得比任何人都早。他處事方式也跟別人不一樣,別人覺得他諱莫如深,直到他開始賺錢才讓人刮目相看。這是證券交易界,當你開始為公司賺錢時,你就算入門了。
米爾肯是這樣自己評價自己的:
從小我就愛跟父親一道出差,我父親是個會計兼
律師。剛開始時,我只是幫他提公文包,搞搞文字工
作,我喜歡同數(shù)字打交道。到了后來,我不僅要將支
票分門別類,我還要做銀行對賬及會計報表的初稿。
作為回報,我能問他一些問題。我父親是那種聽信廣
告的人,他的委托人也跟他差不多!澳銥槭裁匆
這種生意,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來做?”,“你從哪弄
錢?”,“你有多少雇員”,“他們都是干什么的人?”,
“你的供應商是誰”’ “誰是你的客戶?”“為什么他們
會來找你?”這些問題就是我接受財經(jīng)教育的開端。
克里斯·安德森當時是德雷克斯公司的一名投資銀行家。他說,當米爾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開始從事高回報率債券交易時,根本沒有什么分析報告,沒有現(xiàn)成研究結果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供參考?死锼垢抑v了米爾肯當時是如何起步的:
米爾肯成了中心, 當然, 他還是知之甚少。于
是,米爾肯虛心向人請教,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什
么都學。這樣,他通過站在買方立場上看待問題,建
立起了自己的客戶網(wǎng),
了解客戶的需求。米爾肯逐漸
掌握了分析工具,并開始明白業(yè)內(nèi)人士的見解。這才
是真正的知識的核心。我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結構分
析的基本知識,至少在一段時間內(nèi)如此。
當米爾肯還在沃頓商學院讀書時,他就被垃圾債券深深吸引。讀了布拉德多克·?寺40和50年代寫的那些研究報告,他迷上了“墜落天使”,那些在投資等級以下,但又有高回報率的公司債券。1973年,米爾肯開始為德雷克斯公司買賣垃圾債券。其基本假設是:債券的信用等級越低,其違約后投資者得到的回報越高。希克曼發(fā)現(xiàn)從本世紀初到二戰(zhàn)期間,情況一直未變。米爾肯從二戰(zhàn)后的年代開始搞這種債券,情況依然一點都未變。二戰(zhàn)后,許多監(jiān)管措施付諸實踐,意在保護投資者不因企業(yè)破產(chǎn)及拖欠債券而遭到損失。
安德森作了進一步解釋,道出其中的關系:
最好的例子是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它想破產(chǎn),但
政府不準。盡管這支票已低于投資等級,但人們?nèi)栽?br>
買賣這只票,公司還是不得破產(chǎn)。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
情況呢?差價加大了,誰低價買進,誰就能賺錢。這
個道理在經(jīng)濟生活中多次被證實。公司越大,越不容
易破產(chǎn)。
1974年信用緊縮,剎那間,許多基金的投資組合中都出現(xiàn)了被債券評級機構認為是低信譽的債券。第一投資者基金手上就有一大堆這種債券,急于想出手,因為這些債券會影響基金的質(zhì)量形象。他們找遍了華爾街也沒有人要買這些債券。只有米爾肯例外。于是,第一投資基金求助于米爾肯。后來人人都找米爾肯,整個華爾街都來找他。因為他們都不想沾上低等級債券。
米爾肯在研究了第一投資者基金的投資組合后,對基金經(jīng)理講:你們不應把這些債券賣掉,相反,應專營這些高回報債券。米爾肯讓第一投資基金相信:既然基金是以高回報為口號招攬客戶,若將高回報率的債券拋掉,基金的效益會下降;鸾邮芰怂挠^點,從1974年一1976連續(xù)三年,該基金為全美業(yè)績最佳的基金。第一投資者基金的銷售量大增。德雷克斯公司也因參與其中而聲名遠揚。此后,有7家基金開始經(jīng)營垃圾債券業(yè)務,德雷克斯公司參與了其中5家的活動。
米爾肯成了經(jīng)營高回報率債券交易的焦點。這時,他已錘煉出了準確判斷買主身份的本領。這種技能使他建立起了一個龐大得驚人的客戶網(wǎng)。安德森講,這時他們碰到了一個新問題:
到了70年代末,我們已使這種高回報債券市場
十分搶手。你再也不能僅僅靠自然災害來創(chuàng)造高回報
債券了。到那時,我們手頭有大量基金等著購買高回
報債券。若企業(yè)再不出現(xiàn)信用危機和債務危機,我們
也就沒有足夠的高回報債券供應客戶。
于是,我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與其坐等公司
信譽滑坡,信用降級,我們不如自己去找那些正在發(fā)
展的公司。若你放債給他們,他們的信用同那些發(fā)高
回報債券的公司差不多,但他們是欣欣向榮,不是每
況愈下。如果一家公司正處在發(fā)展階段,他們的債券
質(zhì)量就比那種效益下滑、拼命減虧的公司的債券好得
多。于是,我們開始創(chuàng)建高回報債券包銷市場。
新市場就這樣誕生了,德雷克斯公司一頭扎進去,搜索那些沒有達到投資等級標準或是被其他證券公司拒之門外的公司,還有那些風險很大的小公司,這些公司從未想到過自己能利用華爾街的資本。
在德雷克斯公司這樣做之前,
已有別的公司涉足這個行業(yè),其中一個是萊曼兄弟公司。1977年,萊曼兄弟公司為札巴塔石油公司與泛美航空公司公司包銷了高回報債券。這兩家公司都是萊曼兄弟公司的客戶,當時都經(jīng)營困難。安德森回憶說,他們處理債券的方式讓我著實吃驚:
萊曼兄弟公司應該占有這個市場,有利條件都在
他們那邊。他們應是老大,但是,在包銷札巴塔石油
公司的債券后,卻沒有在二級市場上給予它們足夠的
支持,原因出在萊曼兄弟公司不愿拿自己的資金去冒
險。很快,這些債券在二級市場上等級下跌。后來我
還聽人說,合伙人開始相互指責。萊曼兄弟公司也就
退出了市場。但是繼萊曼兄弟公司之后,第二個本應
是貝爾·斯特恩斯公司。多年來,我問自己:他們究
竟是怎么搞的?他們應當有市場,但他們從來沒有真
正干好過。天才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們錯過了機會。
我們便接著開始創(chuàng)造這個市場。從一開始,米爾肯就
控制了這個無人能跟他的卓越交易與推銷本領相匹敵
的市場。由于有令人信服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德雷克斯公司
給予米爾肯包銷支持。市場上每個人都搶540家上了
投資等級的公司,剩下了21000家上市公司,年收入
均超過3500萬美元,但就是不能發(fā)行債券。1977年
到1987年的10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930億美元,
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
2000億美元。
米爾肯是怎樣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這個巨大的市場呢?幾乎沒有人從事無等級或等級不夠的高回報債券交易。別說你想買這些債券,就是打聽一下它的價格都十分困難,因為這些是沒人要的債券。米爾肯找到了愿意買的人。這些人并非是傳統(tǒng)的買主。米爾肯找到了這些人,這些人成了他的委托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這些人變成高回報債券的發(fā)行人。米爾肯向高回報互助基金說明了買這些債券的好處。同那些注重短期效益的傳統(tǒng)債券交易相反,米爾肯真正搞透了這些公司,把他們的高回報債券捧成是值得擁有的“所有權債券”。他宣布說,這些債券在利率風險很大的時期反倒能保持穩(wěn)定,因為其回報是與公司的發(fā)展前景相連,而不是同利率掛鉤。米爾肯認為購買高回報債券比買股票或是買有信用等級的公司的債券風險更小,特別是在市場行情下跌,或行情劇烈動蕩的時候更是如此。
米爾肯把購買高回報債券看成是新興公司,甚至是高風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一條途徑,這些公司通常被排斥于華爾街之外。向新興工業(yè)融資,促進其發(fā)展,人們將這一功勞歸于米爾肯,如光纖業(yè)與移動通訊業(yè)的發(fā)展就得益于他的努力。他對麥克勞移動通訊公司創(chuàng)建人克萊格·麥克勞和cNN老總特德·特納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米爾肯還幫助過MCI公司。這家公司創(chuàng)立于1963年,僅靠3000美元起家。后來,這家公司成了打破AT&T對長途電話市場的壟斷。MCI的比爾·麥克勞恩曾這樣講:
MCI向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發(fā)出了挑戰(zhàn),這是一
家受政府保護的壟斷公司。我們最大的困難并不是宋
自政府的阻力或者AT&T的壟斷地位, 而是缺乏資
金。當我們起家時,新興公司可從風險資本公司那里
獲得最初的一部分資金,但當這些公司想大展鴻圖
時,他們的選擇就極為有限了。問題的關鍵在于銀行
及金融機構不信得如何向新興的發(fā)展公司融資。
米爾肯后來籌得了20億美元的垃圾債券,令大衛(wèi)擊敗歌利亞的夢想成真。當然,米爾肯也從中大撈了一筆。米爾肯在投資之前問這些私營老板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希望—與夢想是十十么?”
聽起來真是不錯?墒菫槭裁春髞砉娬J為垃圾債券有害呢?可能是因為在80年代中期,垃圾債券被大量用于兼并。然而,《垃圾債券》一書的作者格蘭·雅戈講道:
盡管人們后來的認識與報道與之相反,但是在兼
并中,高回報債券從來就未主要用于敵意目的公司兼
并。1980—1886年間共發(fā)行了1100種高回報債券,
僅有不到3%被用于出于敵意目的交易。
那么,企業(yè)是如何使用發(fā)行這種債券所得到的錢呢?從1980一1886年間,73.7%的資金被用于業(yè)務發(fā)展,21.9%用于收購,可見沒有多少錢是拿去搞兼并的。即使有這種情況,也主要是那些被頻頻曝光的大公司干的。雅戈接著寫道:
米爾肯最初不贊成在兼并市場上發(fā)展,但他的同
事鼓動他這么干,這些人認為這將是垃圾債券的新增
長點。
1984年,兼并數(shù)額大得驚人,并購風潮席卷大地。德雷克斯公司當然也不甘落后。正是從米爾肯的垃圾債券合同中.信賴保險公司和快速一美國公司等企業(yè)大得好處。德雷克斯公司創(chuàng)立了垃圾債券包銷業(yè)務。
1984年,德雷克斯公司為金塊賭場公司包銷了債券。1985年,又在皮肯斯向昂諾科公司投標過程中包銷了債券。德雷克斯公司一口氣干了許多筆買賣,一直干到1986年。那一年,鮑斯凱被定有罪,為了得到寬大處理,他把米爾肯也供了出來。1990年,米爾肯承認犯了六項重罪,但沒有哪樣跟內(nèi)部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受賄有關,這些都是鮑斯凱的罪名。米爾肯的罪名都是沒有先例的,以前也沒有任何人因為這些罪名受指控:他掩蓋股票頭寸,幫助委托人逃稅,隱藏會計記錄。認罪后,米爾肯被判罰2億美元。民審賠償金額為5億美元,向政府納稅4億美元。米爾肯雖被判10年監(jiān)禁,但他只在監(jiān)獄里呆了兩年。
1989年,《華爾街日報》評論道:“米爾肯是最偉大的金融思想家!彼弧渡睢冯s志評選為改變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身為一名交易商,米爾肯開創(chuàng)并占領了整個垃圾債券業(yè)。
米爾肯的新構思什么?其中之一就是搞房地產(chǎn)。米爾肯與臺伙人一起,在全球共投資了10億美元。他講道:先把房地產(chǎn)包裝一下,再分成股票,賣給機構投資者。這樣一來,這些機構就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防范風險。這種證券很容易買賣,很快就能有一個新的資本市場。
米爾肯評論自己說:
我認為獲取資本是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首要因素。我
相信,80年代過去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資本市
場的概念都被人們誤解了,其結果是,我們制定了許
多法律條款,給經(jīng)濟帶來了負面影響。
|